邮箱: @ 密码:
>> 社员风采 >> 院士风采
用心守护“心”
——葛均波院士网谈医学成果转化与科创中心建设
发布日期:2015-07-21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在中国,实验室成果的80%以上停留在专利或者是论文上,没有转化到真正的临床应用,国家投入大量的费用,但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葛均波作客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东方网联合举办的“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两院院士在线访谈”活动,就“科创中心应重视加快医学成果转化及其转化平台的建立”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近来屡屡引起关注,不少医卫界人士也大力要求重视“转化医学”,那什么是“转化医学”呢?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葛均波对中国转化医学的发展十分关注,更对其现状忧心,他说:“医学有一部分是临床经验的积累,通过验证用到临床上来。医学可以改善病人的病痛,延长病人的寿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所谓的转化医学是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到临床上达到这些目标。但是在中国,实验室成果的80%以上停留在专利或者论文上,没有真正转化到临床应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费用,但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葛均波认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成果的转化需要一系列政策保障,比如下雨漏水,我们都知道这个地方要修,但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报修下来,过程很长,只有从政府层面上保护成果的转化,才能使病人得到最大的益处。”

对中国医学的创新发展,葛均波有着远大的愿景,他认为现在处在是最好的时候,“现在我们的科研经费很充分,作为医生,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使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进临床;同时,我建议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配套的措施,让这些成果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转化成成果。”

让兴趣引领创新  让担当成为信念

说起如何走上医学科研的道路,葛均波说,科学家并不是天生的,他认为科学家最基本的素质是对科学的执著和好奇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话就不可能有创新。“在青年人当中应该培养好奇心,我现在并不看好考试考得非常好的学生,这些人不一定有创新的能力,反而有好奇心或者是执著的追求的这些人在科研的道路上可能走得更远。”

回首自己的从医经历,葛均波感叹:“我想做医生的最原始的动机是可以帮助别人。后来上了大学以后,学了更多知识,我觉得兴趣很重要。现在,我觉得想做一个‘好医生’更重要。我每做完一个成功手术,看到病人的眼神,看到家属热泪盈眶,我就觉得医生的职业非常好,能够帮助这么多的人。”

作为一名被无数病人期盼的医生,葛均波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每次看到病人在等我,我就想,我长一百双手,工作24小时,也不可能看完所有的病人,可不可以培养更多的人,一样好的医生,给更多的人看病?履新同济大学副校长后,葛均波分管医学院和医院工作,“现在,我保证每个星期至少有两个全天去做手术,因为我希望通过手术带更多的学生,同时,也能在副校长这个位置上引导更多的学生成为好医生。”(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