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本社介绍 >> 领导成员 >> 主席、副主席 >> 赖明副主席 >> 我的讲话
赖明:统筹“产城人地”供给关系 建立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7-06-28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近来,热点城市采取多种举措,房地产市场调控短期成效明显。长期来看,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产业、人口、城乡和公共资源供给关系,使人能就业、能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房有人住、人有房住。

一、 依据功能,推动产业合理布局

一是城镇结合。既要城市间协同规划,如广东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与产业布局相适应,又要强化城与镇产业协调,如浙江“块状经济”的产城融合特色小镇,重庆的“核心区+卫星镇”模式。二是点面结合。如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倒逼催生出各类环保产业。

为此建议:加强整合,统筹各类主体功能区,加快推进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协调行政区、经济区、类型区关系,依据产业布局推动城镇协同发展,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

二、 以产引人,促进人口合理分布

一是城乡分布。2000至2015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113%,而人口仅增59%。不少三四线城市就业容量不足,城镇化基础不牢;许多地区农村出现大量“空心村”和废弃宅基地,未形成有效供给。二是市郊分布。伦敦核心区约340平方千米,外围区1250平方千米承载60%的人口和40%的就业;上海中心城区不到300平方千米,郊区超过6000平方千米承载70%的人口,但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浦西八区和浦东。

为此建议:协调产业和城市规划,以产业吸引人、以就业留住人,以人的城镇化实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及时推广特大城市疏解经验,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与人口聚集。鼓励中小城市和村镇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人口就近就业;吸引大城市老龄人口到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和村镇养生养老,支持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当地社会事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 摸清总量,促进合理供给

一是供给总量。摸清建筑总量,以及城乡间、城市间的保障房与商品房结构。据估算,2016年末我国城乡建筑总量约598亿—667亿m2(不含工业建筑和小产权房)。按发达国家(除北美)人均建筑面积40m2测算,目前已超过人口峰值14.5亿所需的580亿m2。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户均1.1套房,户籍人口户均1.5套房,房屋空置率达20%—25%,甚至“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但很多人却买房难、买房贵,租房难、租房贵。二是土地供给。到4月底,50个热点城市卖地收入84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6%,但供地量仅增加0.7%,且恶意竞拍、捆绑销售屡禁不绝。一线城市三产占比已超60%,但京沪穗深2008至2015年新增工业和住宅用地占比分别为33.8%和21.5%,税收冲动和土地依赖加剧。

为此建议:完善金融制度,促进合理供给,区分自住性和投资性购房,降低自住负担,提高投机成本,必要时试点空置税。扩大省域内建设用地和人地增减挂钩试点,尽快推进省域间指标流转。适度让利、加大供给,强化住宅用地供应计划落实。

四、 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住房保障。上海廉租、公租和共有产权房的保障体系,取得较好成效。这与国际经验一致:新加坡公房承载80%以上的人口,香港约45%、德国约41%。二是公共服务。如京、沪、浙等地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诚信体系,湖南“账单式”规范化配置,佛山“一门式”服务。三是人口结构。据有关测算,2020年家庭式流动的总规模下降为1.38亿人,且跨省迁移占比下降。

为此建议: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鼓励自住为主、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以本地常住居民为主的住房消费;倡导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旧后新、购租并举的梯度消费模式;加强中介机构监管,保护租户权益。适时引导逆城市化发展趋势,优化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此稿为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