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社员风采 >> 撷秀拾才
环境的守望者和行动者
——记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污染生态学奠基人王焕校
发布日期:2017-12-05 来源:团结报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人物简介】

王焕校,浙江仙居人,1933年生,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中国污染生态学学科的奠基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污染生态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焕校在“云南省公共卫生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

王焕校在丽江白水河进行水质量调查。

王焕校是治理滇池的先驱,他坚持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决反对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忽视滇池生态承载量的开发,在以经济增长为王道的社会环境下避免了社会的急功近利。王焕校不喜欢别人用“环境斗士”来形容他,他说自己更像是一位“环境的守望者和行动者”。

殷殷呼“唤” 绿水“青”山

“唤青社”,是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环保社团,也是王焕校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倾注心血和感情最多的一个“家”。“殷殷呼‘唤’ 绿水‘青’山”,是王焕校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业。

他担任社团顾问的20年间,全心全意指导、参与社团重大活动的策划;多方沟通协调,筹集活动经费。开展了多次环境教育、垃圾分类与治理的活动;还参与了云南三江源、松华坝水库及盘龙江、云龙水库污染及治理调查、黑颈鹤、红嘴鸥保护调查等,为当地环保事业作出了很大的智力支持。唤青社也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之一,并培养了目前活跃在公民社会组织的骨干超过40人。

2011年,王焕校被第四届SEE·TNC生态奖提名,评委会给他的评语是:“王焕校,半个世纪坚持主张用生态治理的方法保护滇池;作为大学教师,倡导并支持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彰显出知识分子有良知、有操守、是非分明,努力践行的品性。”

王焕校谈起自己加入九三学社时的誓言:“我是从九三成员的人品、精神认识九三组织,年轻社员、广大师生和各级干部也会从我的表现来认识九三组织。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我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九三人’”。

王焕校做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可能不大,但坚持真理,忠于事实的人的影响力却是无穷尽的。王焕校从他的老师曲仲湘那里学到了“知无不言、言务必尽”,他自己指导的学生中包括同是九三学社社员的段昌群教授,云南省环境学会理事长李唯,也秉承了他做实事、说真话的治学和工作态度,成为西南自然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带头人……

中国污染生态学奠基人

1958年,王焕校跟随自己的导师曲仲湘教授调入云南大学生物系工作。他长期从事植物生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引起了王教授的担忧和思考,他希望运用植物生态学为治污服务,并做了很多尝试。

从事污染生态学,源自一次偶然机遇。

1973年在广州工作期间,王焕校听人说:植物能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并能把它分解为无毒。同期,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与他的通信中也谈及类似的内容。王焕校隐约感到这是一个未知但可能很有价值的新的研究内容,是植物生态学如何走向社会,为经济、环境服务的新的领域。王焕校是从事植物生态工作的,偏向宏观,而污染生态学主要是微观方面的研究,涉及化学、植物生理、生化、形态解剖,他没有实验室,更没有任何仪器设备,一切要从零开始,困难重重。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他是标新立异,想出风头,劝他回头搞植物生态工作。但王焕校没有放弃,他自学有关知识,组建团队,引进人才,为了不影响教学任务和实验室老师的科学研究,他只能在星期天、节假日和晚上做实验,困难可想而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他首次在生物系开出污染生态学选修课。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幸运的是,该课程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认可,给予了他莫大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1990年,王焕校终于在云南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了《污染生态学基础》。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全国同行高度好评。在生态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省内外不少高校将这本教材作为生物系、环境科学系学生的教材,该教材还获得了教育部优秀教材奖表彰。1998年,高教出版社委托他编写《污染生态学》教材。该教材历经三次再版,这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污染生态学领域出版的唯一一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必修课教材。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编写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并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很多已经成为所在学科及其领域的带头人。

环境的守望者和行动者

1997年的一天,环保局邀请他参加一个主张化学除藻的环评会。会上,一位院士大谈特谈化学除藻的优点:省经费、见效快,还从科研的角度分析得头头是道。讲完后,主持人让专家提意见,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接话,只有王焕校站起来,就化学制剂的来源、配方和是否进行过试验等问题直接质问那位院士,把刚才夸夸其谈的院士问得支支吾吾。原来这种化学制剂是澳大利亚生产的,之前没有在任何地方进行过试验。王焕校教授提出,滇池的定位是饮用水源地,如果出什么差错,影响的是整个昆明百姓的健康安全。他专业而尖锐的提问、应用各种详实的数据与那位院士进行辩论,坚决反对在滇池使用化学制剂除藻。最后,会议决定,在草海拿出两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试验,同时,王焕校提出,要有第三方机构对试验进行监测。会议协商,由云南大学化学检测中心和昆明医学院公共卫生检测中心一起对试验进行跟踪检测。

果不其然,经过一个月的跟踪监测,经过化学除藻的水样中检测出两种致癌物质,让厂方代表哑口无言。终于,化学除藻的项目被立即终止。

事后采访王焕校,他说,滇池太重要了,既然要我来开会,我当然就要为我的行为负责啊!自那以后,王焕校便有了一个外号:“王大炮”。

这样的事,王焕校干过很多。

王焕校在国内生态学界颇有声望,他是国内污染生态学的创始人,也是云南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开拓者,是治理滇池的先驱。他坚持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决反对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忽视滇池生态承载量的开发,在以经济增长为王道的社会环境下避免了社会的急功近利。

他在开发项目的环评中坚持立场,曾反对在轿子雪山核心区、苍山核心区建索道,反对在一个滇金丝猴保护区修直通猴子生存区域的公路等。在滇池治理,牛栏江调水,现代新昆明建设,金光集团云南开发项目中,他让决策者,公众了解到项目的负面环境影响,让公众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王焕校敢说,爱说,而且说的都是正道。他曾担任三届政协委员,每次省政协开会前征求意见,他都提出切中时弊的中肯意见,经常得到省委领导的当场批复。(彭 超 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