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 密码:
>> 新闻集萃 >> 视频专区
九三楷模事迹展播⑧ 董元华
发布日期:2016-12-28 来源: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浏览量: ...

Get the Flash Player to see this player.

2008年5月初的一天,董元华在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办公室突然闯进一位满脸疲惫焦虑的郊区菜农,他姓范,一进门就心急如焚地向董元华求助如何能让他的10亩菜地起死回生。原来老范在南京郊区租地种菜已十年,从去年开始,他的菜地颗粒无收,多方咨询、各种药肥试验过仍毫无起色,随即家庭经济也陷入窘境。正当他一筹莫愁时,偶然听说南京土壤研究所有一位叫董元华的专家帮附近句容白土镇几家农户解决了草莓生产中的癌症——连作病害的传奇故事,就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来找他帮忙。

董元华详细询问了老范菜地及周边农民种菜的情况,第二天就带着3个课题组成员去了现场,见老范菜地里芹菜长了一年仅10公分高,一人多高的黄瓜丝瓜大片整株死苗,豇豆只能串10-20公分高,叶片发皱卷曲,茄子苗枯死,十几公分大的茄子发霉腐烂……放眼一看,现场周边还有40多亩蔬菜也如此。董元华初步推断:可能是由于盲目施肥、打药以及土壤管理方面不当而造成土壤健康受损、功能紊乱,必须从现有土壤的改良入手。董元华团队与老范一合计,选定了一块田进行土壤改良与绿色施肥试验,作物选定目前发病严重的豇豆,总成本不超过当地惯有的施肥与管理支出,一切凭试验结果说话。

果然,董元华进行的土壤改良在新一季豇豆出苗后便发现有明显效果,当季净收入增加900元/亩以上。接着他们又进行了两季试验,均取得成功。江苏省农林厅土肥站有关领导评价说:中科院董教授真正解决农业实际生产问题,将研究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菜农老范更是喜是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董老师可以解决我菜地的问题,九三学社就是能人多!

董元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他长期从事污染生态和土壤生态研究,以农业生产中实际科学需求为导向,积极研究开发切合中国土壤实际的实用技术。他常年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理念和水平。他针对规模化农业示范园区农民和农业企业需求,开展典型作物的连作病害与土壤退化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试验。从业近30年,董元华为江苏乃至全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的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土壤研究领域叙写了一位九三学社社员的光辉事迹。

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

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董元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污染生态领域的研究。扎根土壤研究与农业生产几十年,他已然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农村与土壤,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奔波在田间地头,足迹遍及江苏大地及全国的十多个省份。

董元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日益严重的土壤退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数十年来,他带领课题组深入研究我国的土壤健康问题,开发了一套经济实用的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技术突破了仅基于作物需求的现有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同时满足作物需求和土壤生物需求的生态系统施肥技术,通过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免疫能力,提高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有效抑制土壤连作病害,进而显著降低肥料和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经6年来的实践检验,该技术体系可使农作物发病率从20%-80%以上降到10%以下,减少化肥、农药投入20%以上,在高校农业园区经增效1000—5000元/亩以上。

好技术、好效果,董元华开发的技术体系的好口碑是靠一季季农作物的丰收树立起来的。在江苏,他应一些地方政府与九三学社组织的邀请,针对规模化农业示范园区农民和企业需求,深入当地的农田菜地,开展绿色施肥技术应用示范试验,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效果。

2009-2015年,他先后在南京江宁青菜、连云港东海西红柿、泰州兴化香葱、泰州靖江香沙芋、常州金坛红香芋上开展了绿色施肥示范试验,每亩净增效达1000元以上;2009-2013年,在常州、镇江开展了葡萄、水蜜桃绿色施肥示范试验,每亩增效1000元以上,桃树流胶病得到明显控制;2009-2014年,在连云港东海县草莓基地、镇江句容草莓基地、宜兴万石草莓基地、苏州望亭草莓基地开展了绿色施肥试验,提早采摘期1周左右,减少化肥用量15-30%,显著改善草莓品质,每亩净增效3000-5000元;2010-2015年,在苏州、常州建立了蔬菜绿色施肥生态调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3200亩,黄瓜、瓠子、豇豆、小冬瓜、玉米、花菜、小青菜、包菜、大白菜等每季每亩增产30-50%、增效1000-3000元;2010-2015年,在徐州丰县退化苹果园开展了绿色施肥试验,平均每株产量达175公斤,增产幅度达50%以上,每亩增效达5000元以上。

董元华的技术不仅惠及江苏大地,也被传播到了中华大地农业生产基地的角角落落。2009年至今,从新疆到赣南,从浙江到河北,有关技术在4省8地40多种经济作物上进行了技术的转化应用,总面积26.12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31亿元。该技术体系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件。

往返于天南海北田间菜地的试验工作也给养了董元华的科研成果。这些年来,他发表有关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申请PCT国际专利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7项。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2项个人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被江苏省科协与中共江苏省委农工办联合授予“江苏省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专家”称号。一位躬耕田头的农业生产指导者,一名获奖无数、硕果累累的科学研究员,董元华的角色切换自如。

“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标兵

2009年,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在全省开展了“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大批专家学者进入支农第一线,开展了一系列旨在长远、重在实效的支农惠农活动。各地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指导、结对帮扶、建立九三工作站、签订长期技术服务协议等方式把最新最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农村,送到老百姓的手里。

董元华每年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现场指导的工作常态恰巧契合了活动主题,作为九三学社的社员,他义不容辞地担当了社江苏省委一系列“下乡村”行动的主角,足迹遍布江苏一省。在常州、苏州、泰州、徐州、连云港等市建立土壤退化修复与绿色施肥技术应用试验示范点共计14个,为各地农民送去先进、经济、实用的技术。

2009年11月,作为“百名专家进乡村”的一项内容,董元华到常州笙绿农业科技公司和春晖乳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常州笙绿农业科技公司在蔬菜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壤退化与连作障碍。董元华介绍了绿色施肥技术理念、技术特点与全国各地应用试验效果,又带领课题组成员到现场考察、采样,并从青菜绿色施肥、苗床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产量、品质效果显著提高,发病率明显减少。随即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常州春晖乳业有限公司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溧阳新基地1800亩牧草基地土壤快速改良与功能性优质牧草种植上缺少有效技术,双方第一次座谈后即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春晖公司张董事长时常说起:要是早认识你们就好了,春晖肯定早上了一个台阶!九三学社让我们公司同科学家结识,给了我们公司从科技内涵上提升的机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好的平台。”

这些年来,利用社江苏省委与各市委会、各基层“百名专家进乡村”的组织平台,董元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培训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当地群众,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农民进行绿色施肥理念和技术培训,拓宽了指导面,发挥了科普的效用,扩大了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可谓一举多得。如2010年3月常州洛阳镇的水蜜桃绿色施肥培训讲座(210人),2010年3月泰州兴化的蔬菜绿色施肥培训讲座(30人),2010年10月举办苏州新埂蔬菜基地绿色施肥现场观摩培训(100人),2010年11月无锡江阴水蜜桃绿色施肥技术现场咨询会(40人),2010年7月丰县退化果园绿色施肥现场培训(20人),2010年10月连云港东海县草莓绿色施肥现场培训(30人),2011年12月江阴市顾山镇绿色施肥讲座(40人),2014年4月靖江土壤健康培训(30人),2015年4月张家港马来西亚果农土壤健康与绿色施肥培训(30人),2016年3月太仓土壤健康培训(100人)。此类培训不胜枚举,董元华业已成为“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中的“红人”,他声名在外,应外省兄弟党派之邀前往培训指导。2011年11月考察了天水市苹果生产状况,上山对农民进行了绿色施肥现场讲解(10余家);2012年春又应邀去天水对果农进行了土壤健康与绿色施肥培训(60人);2012年夏天应江西民盟邀请,对赣南进行了土壤退化考察,并对农民和基层干部开展了土壤健康讲座(100人);2016年9月,应上海市委会《名家科普讲坛》的邀请,董元华赴上海做《土壤健康与人类健康》科普报告,开启了社上海市委和社江苏省委整合科普资源、开展科普互动的首次合作。一次次地奔波,董元华将社江苏省委社会服务品牌栏目的效力带到了外省的乡村、农田与讲堂。

董元华是农业专家,他的工作地点在广大乡村、指导对象是广大农民,他孜孜不倦在做的实事,正是“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最鲜活的诠释。七年来,他配合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做的大量农村社会服务工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的好评。《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央视7套、央视2套、苏州电视台、常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报道与转载。社会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农民施肥理念的更新,也扩大了九三“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的影响力,为九三学社树立了新形象。基于董元华个人的突出成绩,江苏省科协与中共江苏省委农工办联合授予他“江苏省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专家”称号。

参政议政孜孜不倦、硕果累累

在繁忙的“服务三农”的本职工作之余,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和江苏省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行职责从不懈怠。

2003年社中央首次开展课题招标活动,董元华个人就提交了“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建议”课题,经过专家评审,在29个省级组织的102份标书中脱颖而出中标。课题中标后,在社江苏省委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董元华与其团队经过三个多月的大量认真细致的调研与总结,向社中央提交了调研报告,并起草了提案报告以及大会发言材料,被社中央采纳并在2004年全国政协大会上提交。大会发言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其他党派积极跟进,形成合力推动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该调研报告和成果曾受到韩启德主席及其他社中央、社省委及领导的高度评价。

他结合自身的工作,撰写了关于土壤污染、资源开发利用、高效农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多篇信息,被社省委与社中央采纳。2011年有关徐州丰县退化果园的建议得到了时任江苏省省长李学勇的批示,2014年,有关土壤健康的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俞正声主席和汪洋副总理批示。

他积极参与社中央、社省委招标课题及其他调研工作,个人成绩突出,多次获社省委、社中央 “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日博365备用网站“建社65周年优秀社员”、“2006-2010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11-2015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14-2015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获政协江苏省委员会“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

作为社江苏省委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主任,董元华积极组织专委会成员承担或参与社省委调研课题。2014年,专委会独立申报并承担了 “进一步做好江苏省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对策研究”的调研课题,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提案上报社省委并被采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进一步强化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与监管”信息被社中央采用,并被政协江苏省委员会评为“2013-2014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他不是农民,却将全年的一半时间用在了田间地头;他是教授科学家,撰写的提案信息却在社内赫赫有名;他不是九三学社的专职干部,却担任了“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代言人的角色。董元华几十年奋战在农村与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心系三农、服务三农,农田与菜地是他科研与工作的主要阵地,他将研究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将九三学社的形象树立到了基层企业与农民的心中!